Copyright ©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

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

未完成草稿

以下內容未必有相關性

權力愈大,責任愈大。

民眾是愚的,例如很易受騙,情緒很易激動。

人主要分為建設世界、感受世界、破壞世界三大類。
建設世界
感受世界←大多數
破壞世界

建設不一定要經濟起飛,鄉村生活一樣有一定程度快樂。
阻止破壞已是最大的建設。

世界破壞太多,要阻止就阻止大的。

為小事,會磨擦、爭執。
為金錢或情慾,會害人、甚至殺人。
為信念,會滅族、屠城。

要阻止信念並不是易事,因為要在民眾深信之前指出其錯誤。
事後指出納粹、日本軍國、文革的錯誤很容易。
事前指出?談何容易?
指出後要民眾信服聽從,更難。

第一要有一套能令民眾情緒降溫的理論,並要預早植根。
第二要有一少撮清醒的人才,懂得引導民眾憶起降溫的根。

舉凡軍人執政,一定民不潦生,甚至生靈塗炭。
除非有人才願伴虎,諫之導之。

中國有幾個朝代特別強盛,但不對外擴張,各國亦服之。
今全球化,民族眾多不宜統一,宜以該幾個朝代借鏡。

今興談“民主”,視普選為治國唯一良方,過往五千年的教材幾乎無人問津。

治國雖難,但原則有時很簡單,舉“貞觀”為例:
“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,知人善用;广开言路,虚心纳谏,重用魏徵等賢臣。”
盛世有時就此簡單。

領導人一代換一代,如果能夠一代比一代好,已非常好。
替換今代,不如預備下代,不如改善教育。
如果下一代不好,今代不論替換多次,都沒有機會好。

賢者需要博學,但現今教育體制求專不求博,能當賢臣或領導的人不多。

這一百年突然這麼多人談“民主”,原因,可能很簡單。
可能只是因為教育體制分學系。
可能只是因為有一科名叫“政治系”。
可能只是因為政治系不需讀歷史系的歷史,不用深思貞觀之治,只要深究“民主”。

未必是因為“民主”本身真的很好。

現今不是沒有教育改革,不過通常只是“添置電腦”或者“小班教學”等雞毛蒜皮。
等於沒有教育改革。

現今最重要的是教育改革。
現今最重要的是能教導出新的唐太宗,教導出新的魏徵。

每當有人說要“改變世界”,我們就要很小心他,
因他可能會對世界進行下一次大規模破壞。

西方人如果是教徒,並不會受到排斥或討厭。
東方人如果是西方宗教徒,總會有人不喜歡。
可能只是因為非我族類,就像種族、政團、組織一樣。
但亦可能是那些教徒本身討厭,就像某些保險經紀比地盤工人或者超市售貨員特別討厭一樣。

當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愈多,就會愈少人支持,例如環境保護、共產主義。
當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愈少,就會愈多人支持,例如節約能源、同工同酬。

道理由別人口中說出來,自己往往不願接受。
道理由自己再想多次,才會接受。
任何道理,關鍵在於有沒有自己去想。

沒有留言: